为什么大家会想到“用 8012 代 8022”
AP8022(Chipown)在 10 W 以内的小功率离线反激方案里非常常见:
• 集成 700 V MOS,60 kHz 固定频率,带抖频;
• DIP-8 脚位,外围极简;
• 家电、LED 辅助电源大批量采用。

当 AP8022 缺货或想降本时,很多工程师第一时间想到同门师兄 AP8012:封装一样、脚位几乎相同,价格还便宜。但二者并不是“直接插拔”关系,下文用实测参数说话。
AP8022 vs AP8012——关键差异速查表
项目 | AP8022 | AP8012 | 影响 |
---|
内置 MOS BVdss | 700 V | 650 V | 265 VAC 输入时耐压余量 ↓ |
Rds(on) | 15-17 Ω | 22-28 Ω | 导通损耗 ↑,效率↓2-3 % |
峰值限流 | 0.7 A | 0.5 A | 同变压器下输出功率↓≈30 % |
工作频率 | 60 kHz 固定 | 60 kHz 固定 | 可兼容 |
UVLO 阈值 | 13 V/9 V | 12 V/8 V | 启动/关断电压稍低,可接受 |
封装及脚位 | DIP-8,1-2 GND,3 COMP,4 VCC,7-8 SW | 完全一致 | 可直接焊板 |
过温保护 | 160 °C 滞回 | 150 °C 滞回 | MOS 温度敏感场景需复核 |
结论:
• 如果原设计输出 ≤ 5 W、输入 230 VAC 以内,AP8012 可以“即插即用”;
• 如果原设计 8-10 W、全电压 85-265 VAC,直接替换会出现启动困难、MOS 过热、输出掉功率等问题;
• 需要重新核算变压器初级电感量、RCS 限流电阻、VCC 辅助绕组匝数。
AP8022典型应用电路图

官方兼容之外的 3 条升级路线
同系列“大号”升级:AP8032
• 700 V/3 A MOS,Rds(on) 仅 4 Ω;
• 脚位与 AP8022 100 % 兼容,输出功率可拉到 20 W;
• 价格≈AP8022×1.3,但可省散热片,综合 BOM 反而降低。
跨品牌“PIN-to-PIN”替代:
• On-Bright OB2358AP
• Silan SD6857
• Power Integrations LNK302/304(需改启动电阻)
以上器件均为 650-700 V MOS、60 kHz 固定频率,外围只需微调 RCD 吸收和 FB 分压电阻即可。
高集成“All-in-One”路线:
• iW1700(Dialog)
• UCC28881(TI)
把启动电路、采样电阻、抖频功能全部集成;缺点是单价高、交付周期长,适合高端项目升级,而非应急替代。
实战替换流程 —— 以“AP8022→AP8012”为例
核算功率
原 12 V/0.8 A(9.6 W) → 建议降到 12 V/0.5 A(6 W)以下。
- 变压器修正
初级电感量 LP 从 2.2 mH 提高到 3.3-3.6 mH,降低 ΔB;
RCS 从 1.2 Ω 提升到 1.8-2.0 Ω,把峰值电流限制在 0.45-0.48 A。
VCC 辅助绕组
由于 AP8012 UVLO 低 1 V,可减 1-2 匝,保证 12-15 V 即可,减少空载损耗。
热设计复核
Rds(on) 变大后导通损耗增加约 0.4-0.5 W,需确认 PCB 铜箔面积 ≥ 200 mm² 或加小散热片。
EMI 预扫描
AP8012 抖频幅度略低,需在变压器绕组外包铜皮或调整 RC Snubber 抑制 30-40 MHz 包络。

一张图看懂“AP8022 替代决策树”
写在最后
“能不能代换”不只是看脚位,更要看 MOS 应力、热设计、EMI 余量。AP8012 确实能在小功率段“救急”,但 10 W 以上或 85-265 VAC 全电压场景,建议直接上 AP8032 或跨品牌 PIN-to-PIN 型号,一次到位省掉反复试产的时间成本。